换句话说,不再是产量越多越好,而是需要多少、产多少。
但考虑到天气和水电出力的不确定性,不排除在突发性天气影响下,部分地区受资源、运输约束可能出现时段性、品种性偏紧的问题。二、下一步煤炭市场走势预判分析下一步煤炭市场的走势,从煤炭需求看,一是国内宏观经济增速下行(分季度看,GDP增速一季度增长6.4%,二季度增长6.2%,三季度增长6.0%),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风险挑战,工业经济对煤炭消费的拉动稳中偏弱。
(六)企业经营状况继续好转。(二)煤炭经济运行下行压力明显。据国家电力规划研究中心预计十四五、十五五期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平均增速分别为4.9%、3.2%。动力煤中长期合同(5500大卡下水煤)价格始终稳定在绿色区间,1-11月份均价556.2元/吨,同比减少2.6元/吨,其中10月份价格553元/吨,环比减少1元/吨。前9个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营业收入1.83万亿元,同比增长3.9%;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净额3641.7亿元,同比下降6.3 %;资产负债率64.7%(其中大型煤炭企业70.7%),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利润总额2165.0亿元,同比下降3.2%,降幅高于全国规模以上企业2.1个百分点。
四、相关建议(一)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合理安排生产。三是老矿区产业多,煤炭开采地分布零散,矿区发展受矿权等因素影响布局混杂,矿城发展失衡。1-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2%,煤炭经济周期性增长动力明显减弱。
特别是进入10月以来,环渤海动力煤市场价大幅下降,当前市场煤价格已与年度长协价格倒挂;全国统调电厂存煤创历史新高,环比增加一千多万吨。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原煤产量3.25亿吨,同比增长4.4%,增速与上月持平;日均产量1048万吨,环比减少32万吨。今年以来5500大卡下水煤市场均价599.7元/吨,同比下降59.8元/吨,比去年全年均价下降53.6元/吨。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原煤产量30.63亿吨,同比增长4.5%。
(四)老矿区煤炭企业转型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后期,受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暖冬预期、环保限产、煤炭下游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预计迎峰度冬期间煤炭市场弱稳运行。
确保煤矿安全投入,加强煤矿现场的安全管理,加大隐患排查和治理力度,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从煤炭供应看,一是全国煤炭总产能依然较大,随着落后产能加快退出、优质产能持续释放,煤炭整体供应保障能力大幅增强。(三)全社会库存总体处于较高水平。三、存在的问题(一)煤炭应急供应保障难度加大。
一些取暖用煤较多的地区自给能力下降,从省外调入煤炭制约因素增多;一些传统的煤炭净调出省逐步演变为净调入省,煤炭主产区随着就地转化力度加大、运输瓶颈的制约,煤炭调出量增速放缓,区域平衡难度加大。总体看,今年以来煤炭消费增速放缓,预计全年煤炭消费将保持小幅增长,供应端煤炭产量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全国煤炭市场供需已由总体平衡向宽松方向转变。10月全国进口煤炭2568.5万吨,同比增长11.29%,环比下降15.20%。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矿区综合服务能力和品质欠缺,对高素质人才吸引力降低,人才流失严重。
坚持依法依规组织生产,坚决做到不违法违规生产、不超能力生产、不安全不生产。前10个月,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9%,其中民间投资增长32.8%。
据快报统计,10月末,重点煤炭企业库存6400万吨,环比增加650万吨,增长11.3%;比年初5500万吨增加900万吨,增长16.4%;同比增加981万吨,增长18%。四是转型发展思路不清晰,地方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煤矿工人年龄偏大、知识结构单一,后续发展面临设备、技术、资金等制约。
前10个月全国煤炭进口2.76亿吨,同比增加2420.4万吨,增长9.6%;出口455.7万吨,同比增加62.2万吨,增长15.8%;净进口2.71亿吨,同比增加2358.2万吨,增长9.5%。二是受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有限。前10个月全国铁路发送煤炭20.3亿吨,同比增加6317万吨,增长3.2%(其中10月当月发送2.15亿吨,同比增加1412万吨,增长7%)。(四)价格处于合理区间,年初以来稳中有降。抓紧开展2020年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多签、签实中长期合同,努力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构建煤炭上下游企业和谐共赢的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的基础。初步测算,前10个月全国煤炭消费量约32.47亿吨,同比增长0.8%,其中,电力行业耗煤17.13亿吨,同比增长1.0%;钢铁行业耗煤5.36亿吨,同比增长4.3%;建材行业耗煤4.25亿吨,同比增长2.7%;化工行业耗煤2.38亿吨,同比增长1.5%;其他行业用煤继续减少。
截止11月25日,市场煤价格为549元/吨,同比下降87元/吨,环比下降21元/吨。全面落实国家稳定市场的政策措施,高度关注国内外宏观经济的发展变化对煤炭市场供需的影响,根据市场变化按需组织生产,保障供给,及时调整资源流向,确保市场稳定运行。
进一步巩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继续坚持和不断完善产能减量置换、调峰与应急产能储备、中长期合同与基础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最低最高库存、平抑价格异常波动和企业信用评价等一系列制度,确保煤价保持在绿色区间中运行。要树立长远发展、协同发展的理念,将坚持签订中长期合同作为营销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守基础价+浮动价的中长期合同定价机制。
二是随着大秦线、蒙冀线、朔黄线、瓦日线、浩吉线等一批铁路专用运输能力的提升和开通,全国范围内煤炭运输瓶颈制约正在逐步解除,但局部结构性紧张依然存在。随着去产能步伐加快,国家调整运输结构,煤炭产业布局和区域供应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
煤炭企业在确保安全生产前提下,应进一步巩固资源保障能力,为应对迎峰度冬期间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超前做好应急准备工作。2019年前10个月全国煤炭经济运行情况中国煤炭工业协会(2019年12月3日)今年以来,煤炭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三)坚持讲诚信、守合同、共发展。一是中长期合同价格稳中有降。
协会统计的90家大型煤炭企业前9个月利润总额(含非煤)1244.7亿元,同比增长3.8%。11月25日山西焦肥精煤综合价1360元/吨,环比下降20元/吨,同比下降170元/吨。
截至9月底,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合计容量8.1亿千瓦、占比41.4%,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全口径并网风电装机容量增长12.5%;全口径并网太阳能装机容量同比增长16.6%;核电装机容量同比增长24.1%。全国统调电厂存煤14445万吨,处于历史高位,环比增加1028万吨,增长7.7%;同比增加1053万吨,增长7.9%,存煤可用30天,处于较高水平;环渤海主要港口存煤2619万吨,环比增加272万吨
同时学院围绕行业需求,已成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和大数据营销与绿色创新研究中心等校级平台。2017年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被评为B+(位列全国19位),工商管理学科被评为B-,市场营销专业为江苏省品牌专业。
未来,研究院将充分发挥矿大数学学科、管理学科优势,应用数学、统计学、管理学、市场学、经济统计分析等工具解决行业重难点问题,深耕行业市场研发煤炭大数据产品,构建数据驱动解决方案,推动研究成果落地、行业信息化水平提升,帮助煤炭企业通过数据助推企业发展,加快行业转型升级速度,同时也为矿大数学学科、管理学科、计算机学科等学科的产、学、研联动发展提供新思路。行业主管协会、矿业特色高水平大学、国内权威煤炭数据和分析服务商共建 煤炭市场大数据研究院,为校企双方进一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合作,实现校企资源的有机结合和优化配置,共同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提供了新途径。12月4日上午,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炭运销协会、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煤炭市场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2020年度全国煤炭交易会上举行。四方遵循优势互补、平等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建煤炭市场大数据研究院。
研究院所依托的管理学科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科学与工程和公共管理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2002年成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018年建设成为江苏省优势学科,工商管理学科一级学科2010年被评为校重点学科。
研究院依托的数学学科拥有数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与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纪委书记张宏、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理事长杨显峰、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周福宝、中国煤炭市场网总裁冯雨分别代表各方在合作协议书上签字。
学科近年来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科前沿,获得两项国家级社科基金重大研究课题和多项在能源、资源行业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学科已建设成为全国具有鲜明能源、资源特色的管理学科。2016年数学学科入选江苏省十三五省一级重点学科,2017年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数学学科被评为B档,并列全国第39-54位、列江苏第4位,2019年3月起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并且排名持续提升,在2019年US NEWS世界数学学科排名与软科世界一流数学学科排名中均列中国内地高校数学学科前30位
评论留言